-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 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5年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家林草局发布,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约3100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有高等植物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4000余种。 国家林草局将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专题研究,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植物园体系及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体系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及重要栖息地、鸟…
-
调研启动| 自然笔记绿皮书,邀您共创!
为全面掌握自然笔记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改进建议,深入了解自然笔记作者和指导教师参与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对规范自然笔记征集活动、提升自然笔记质量的关切,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将联合国家植物园、国家动物博物馆、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等相关单位,共同发起并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笔记问卷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支持。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将严格保密,并仅用于公益和研究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将纳入计划于2025年6月初发布的《2025年全国自然笔记绿皮书…
-
转载 | “小时候保护湿地,长大后保卫祖国”……这句话,让人泪目!
何显红是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援建的第一所自然学校的资深志愿者,获得团深圳市委颁发的2024年深圳市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 团深圳市委着力推进湿地保护志愿服务发展。自然学校自成立以来,便以“一间教室、一套教材、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为着力点,以湿地的自然资源、环境设施为基础,面向全社会招募和组建环保志愿教师队伍,开展系列讲师培训,通过自然学校的平台与公益组织进行联动,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湿地保护当中。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小何一家这样的志愿者家庭,加入到湿地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乡愁”…
-
华基金“中国自然教室计划”登上光明日报
近日,光明日报就华侨城集团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作出的具体行动及成果给予详尽报道。其中,由华南集团和华基金共同发起的“中国自然教室计划”作为美育进乡村的案例之一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该项目的影响力。 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
-
媒体报道 | 中国环境报:华基金“零废弃”项目助推深圳“无废城市”建设
据了解,自2015年起,华基金就启动了“零废弃”项目的具体实践。“我们在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一个‘零废弃’生态园,这是我们传播‘无废文化’的起点。”华基金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零废弃”生态园用废弃物建造而成,大门旁边用以装饰的4个轮胎、围墙所用到的木头支架……都是对废弃物的重新利用,与“无废城市”所倡导的理念如出一辙。 更多信息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
-
媒体报道 | 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以科普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日,深圳商报记者就华基金以科普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动作了报道。
-
南方日报:聚焦生物多样性与共建可持续城市,2019华·绿色论坛在深闭幕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与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提升等绿色需求之间找到更为积极的平衡,本届年度论坛邀请到了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等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希望在人类文明精华的高度汇聚之地找到可持续发展之道。
-
人民日报:2019华•绿色论坛暨第五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闭幕
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支持,欢乐海岸和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主办,家路文化传播作为承办单位的2019华·绿色论坛暨第五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11月24日在深圳闭幕。
-
腾讯新闻:保护生物多样性 持续培养自然教育行业中坚力量
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也在过去四年里,通过与生态环境部合作“国家自然教育能力项目”,截至目前共为全国22个省市战略支持了4批共计56所自然学校的试点,培养自然教育的人才3000余人,未来也将通过示范培训基地持续为中国自然教育人才培养贡献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
-
华基金零废弃项目实践之走进学校
近日,深圳晚报就华基金联合万科基金会和自然之友将零废弃课程引入学校作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