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7月20日,由华基金主办,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承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保处支持的第43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7期)在华侨城湿地开展,逾100名冒雨前来的自然爱好者参与,9名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环保志愿教师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本期主讲嘉宾是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学系副研究员/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邱老师从小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儿时喜欢在海边捡贝壳,喜欢逛海产店,到毕业后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及教育工作。讲座中,邱老师围绕3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人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我们怎么吃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会被吃光吗?如何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一、我们都吃了哪些海洋生物?

 “一网打尽”——非常不永续的渔业方式。随着人类对渔产的需求日以逐增,渔船机械化大型化,渔捞捕助器具进步且效率提高,在捕捞过程中破坏物种所栖息的生态环境与其他物种。底拖网、深海珊瑚和挖掘器将所有生物一网打尽,大量生物死亡,翻辗海床,将生存的栖地受到严重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

讲座中,邱老师引用了大量的照片,他声情并茂地演绎着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引起台下一阵阵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大家都明白,每张照片,每个故事都寓意深长,引人深思。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二、海洋生物会被吃光吗?

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知还相当薄弱,可以说仅停留在“吃”的海鲜文化阶段;不少人还依然坚信:海洋渔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直接或间接人为因素的作用,海洋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日趋下降,然而人类还尚未认识人与自然依存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却已经一步一步地耗尽了海洋资源。海洋中许多渔业对象都已经濒临危险的物种。

大海是人类的故乡,而不是人类的“冰箱”。当我们一口一口吃下的美味海鲜时,是否也能注意所食用的海鲜是否符合生态保育的原则,藉以建立永续海鲜的观念,守护海洋永续资源。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三、怎么吃?吃什么?

人类的生活历程与海洋间是共生共存的,海洋生物资源提供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的重要物资,包括食物,因此必须有效地保护这些资源。那么,如何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永续海鲜“543”原则。

享用海鲜,5“不”政策:
不吃珊瑚礁鱼类;不吃大型鱼种或幼鱼、鱼卵;不吃深海鱼类(例如:剑鱼、黑鲔、鲨鱼);不吃非永续渔法所捕获的海鲜;不吃破坏环境与耗费自然生态的养殖海鲜

选择海鲜,4大方向:
选择量多、成熟期短,容易捕捞且有渔业管理的海鲜(例如:锁管、秋刀鱼,南极虾);选择滤食性或草食性的养殖鱼种,且管理良好的养殖海鲜(例如:牡蛎、文蛤、虱目鱼、罗非鱼);选择采用符合永续标准所捕捞的渔获;选择来历清楚的海鲜。

购买海鲜,请先明了3件事:
所有海洋渔业所捕捞的海鲜都是“野生动物”;海洋资源已经面临危机;把握今天的选择,决定海鲜的未来。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暑假初至,不少“小海洋迷”与家长一起前往听讲座,一位在香港上学的小听众在讲座后感慨,“海洋生物越来越少了,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每个人都有小时候,小时候心中都有一个小贝壳”。邱老师心中的这颗“小贝壳”一直陪伴着他成长,并正在唤醒着更多的人!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55-26398154

13823706152

邮件:请点击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