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听化石的故事——王原》

       6月22日,由华基金主办,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承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保处支持的第42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6期)在华侨城湿地开展,227名听众参与,15名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环保志愿教师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第六期:《听化石的故事——王原》

      本期主讲嘉宾是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原。主要从事古两栖爬行类的研究和地质古生物学的科普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07)、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3)、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等。

第六期:《听化石的故事——王原》

      王老师选取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化石,从化石的定义,化石的作用以及化石的类型来讲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化石是远古生命的印迹,是解读生命和地球演化的钥匙,既触手可及又年代久远。那些远古的生物最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比如,通过化石解读了马的演化:脸变长,牙齿从丘形齿变为脊型,脚趾减少,腿变长,身材变高了。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粪便是化石吗?原来,化石不仅是遗体,还包括遗物和遗迹。

第六期:《听化石的故事——王原》

      接着,王老师分享了古生物中的明星——恐龙。中国是世界上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讲座中,3名自告奋勇上台的孩子讲出了10多种恐龙的名字,惊艳全场;其中1名孩子提到了中国发现的恐龙的名字——中国鸟龙,被王原老师点赞!中国也是是恐龙发现第一大国,根据中国古动物馆统计,截止到 2018 年底,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 290 多种恐龙,恐龙种类居世界首位;每年还在以新发现6~7种的速度增长……讲座中,王原老师引用的绝大多数的化石都是在中国发现的。

      王原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听众们积极地与老师互动,特别是孩子们,热烈地回答老师地提问。一次讲堂,能让大家记住几种化石的名字,科普了多少名词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可贵的是,大家被科学家的精神感染,以讲堂为起点,开启无止尽的探究。

第六期:《听化石的故事——王原》

      这不仅是一次科普化石的讲座,王原老师更传递了科学家们“求真务实、理性质疑、探索创新”的精神,激励在场的中小学生们向科学家们看齐,将来有一天能解答出更多化石的未解之谜。

第六期:《听化石的故事——王原》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55-26398154

13823706152

邮件:请点击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