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荒野与家园——刘炎林》

      在第50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旨在“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华基金为市民朋友们准备了场真诚的分享。

      4月21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华基金联合主办,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联合承办的第40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4期)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展,100名听众中有从厦门、广州等地慕名而来的野生动物保护从业者。欢乐海岸党委第五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8名环保志愿教师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第四期:《荒野与家园——刘炎林》

      刘炎林老师是本期分享嘉宾。刘老师外号”刘大牛”,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自2003年起参与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多次考察藏羚羊、野牦牛、棕熊和雪豹等珍稀动物。在讲堂中,大牛老师以《荒野与家园》为主题,讲述他在羌塘、三江源、祁连山、太行山的所见所闻;并将他用脚步感受大地呼吸的故事写给爱的人,写给向往自然、尊重自然,写给追逐梦想的人一封封情书。在青藏高原10个年头,大牛曾写下二十多万字的调查记录,面对山河,即使一身疲惫,游侠梦不悔。大牛还曾随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多次开展野生动物考察。

第四期:《荒野与家园——刘炎林》
      大牛老师在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求学期间,曾随夏勒博士考察藏羚羊的产仔地。参加工作后,主要关注青藏高原人兽冲突问题,并参与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雪豹调查以及三江源的社区保护项目。大自然又何尝不在为那些尊重生态、热爱和崇尚自然的朋友们抒写着来自荒野的情书呢?我们看到的是山川秀丽壮美、江河磅礴景色,听到的是感恩自然的呼喊,挥洒的汗水滋润了荒野的心田,感受到的是野生动植物生生不息,生命和物质在不断的循环,能量和信息在持续的流动;而头顶上的天空翱翔着执着的飞鸟,脚下的土地庇护着野生动植物,自由流淌的河水奔腾游弋着生命,都等待着我们用敬畏和行动去为荒野写一封情书。

第四期:《荒野与家园——刘炎林》

      最后,大牛老师以Callum Roberts的一段话作为讲堂的结尾“每一代人亲眼见到自己那一代的环境,都会以为这就是自然或正常的现象。变动的环境基线会造成社会集体失忆,让逐渐恶化的环境,以及野生动物逐渐减少的现象,几乎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的期待会随着时间减少,而随着期待的减少,我们做某些事情的意愿也会一并失去。”大牛老师说道:人从荒野中来,驯化荒野、建造家园。几千年来的社会进化造成荒野与家园的矛盾。中国西部拥有大片的荒野,而东部也拥有或恢复了许多荒野碎片,比如华侨城的湿地公园。我们对荒野的记忆和想象,将决定了暗淡蓝点的未来。

第四期:《荒野与家园——刘炎林》

     在场的听众都被大牛老师的传奇经历震撼,讲堂最后的现场互动环节,大家纷纷举手向老师提问,大牛都一一作了回应。听众表示意犹未尽,期望华基金能多邀请常常行走在荒野的老师与公众分享他们传奇的经历。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0755-26398154

13823706152

邮件:请点击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