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生态讲堂总第50期 | 马广仁《爱护“地球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对于湿地保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湿地保护为核心,构建完善工程、政策法规、投资保障等“五大”体系,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生态“三大”管理。
-
科普的力量·云端课堂 | 张瑜《我眼中的城市动物世界》
科普的力量·云端课堂 | 张瑜《我眼中的城市动物世界》
-
科普的力量 · 云端课堂 | 南兆旭《自然教育中的在地关怀》
南老师在分享中说,“深圳是少数的几乎见不到捕鸟网的城市,是块鸟来鸟往都不会受到伤害的福地。”那么南老师所说的在地关怀包含哪些方面呢?
-
华·生态讲堂总第49期 | 南兆旭《深圳自然博物馆》
2020年1月11日,第一期华·生态讲堂【总第49期】邀请了华基金的老朋友——自然记录者、《深圳自然笔记》作者南兆旭老师,为大家分享他的新作《深圳自然博物馆》。
-
第十二期:《郭玉民——仙鹤的故事》
12月22日,第48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12期)邀请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白头鹤白枕鹤工作网络中国白头鹤协调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专家郭玉民先生带来《仙鹤的故事》。约100名对动物充满好奇的公众步入华侨城湿地学校,聆听郭老师的分享。
-
第十一期:《张劲硕:动物,动之美——动物行为趣谈 》
11月16日,第47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11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张劲硕老师,为大家分享《动物,动之美——动物行为趣谈》。近300名对动物充满好奇的公众步入华侨城湿地学校,聆听张老师为大家讲述不同类群的动物一个个有趣的行为故事,更重要的是,大家还从动物身上学习到动物与人相处的理念。
-
第十期:《王君:这是一个有味道的职业——野生动物铲屎官》
在10月19日总第46期的华·生态讲堂上,听众们被王君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述逗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每个人的手掌都拍得通红,传递着心中的喜悦。“该怎么形容雪豹浓重的尿味呢?““如果你家养了猫,那就把猫尿的味道乘以10-15倍,便能想象出雪豹尿的浓度了!”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师,那你的鼻子该被熏坏了!”“哈哈哈哈哈,老师,那雪豹的便便呢?是不是也超级臭?”
-
第九期:《向大自然学习,用建设性态度活出美丽人生——刘海钢》
9月22日,国家重大社科项目负责人及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研究专家,人类行为和组织行为咨询专家刘海钢老师受邀来到2019年第9期【华·生态讲堂】,为大家分享了《向自然学习行为改善》,带领大朋友小朋友,用植物的眼光重新打量世界,看见或听见一个崭新的世界。
-
第八期:《观鸟(不是关鸟)简史(不是捡屎)——郭耕》
8月10日,近100名喜爱观鸟的公众齐聚华侨城湿地学校,参加由华基金主办、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承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保处支持的第44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8期)共同探索答案。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的绿马甲环保志愿教师自发志愿支援现场。
“观鸟大咖”郭耕老师获邀作为此次主讲嘉宾,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
第七期:《我们正在“吃光”海洋!——邱郁文》
7月20日,由华基金主办,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承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保处支持的第43期【华·生态讲堂】(2019年度第7期)在华侨城湿地开展,逾100名冒雨前来的自然爱好者参与,9名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环保志愿教师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本期主讲嘉宾是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学系副研究员/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邱老师从小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儿时喜欢在海边捡贝壳,喜欢逛海产店,到毕业后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及教育工作。讲座中,邱老师围绕3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人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系—…